微信定制开发媒体公众号新闻标题语言特点
- 编辑:admin -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语言的特点随时代变化不断变化, 如何把握好其时代特征, 正确引导新闻标题的发展是值得媒体工作者深思和探究的问题。一旦运用不当或利用过度, 就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让新闻“变了味”, 使受众“失了智”。正如人民网观点频道提出的:“全媒体时代, 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 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 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 将文风与世风勾连, 给流量和情绪松绑, 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因此, 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新
微信作为眼下国内最热门的手机APP应用软件, 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十来岁小孩都能熟练地使用, 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流量平台之一, 占据了网民23.8%的时间。微信新闻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新闻模式, 具有随手随时随地可读、可转发的便捷特点, 已成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因此, 近几年各新闻媒体纷纷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利用这一平台发布新闻, 拓展新闻传播渠道。
由于手机等设备屏幕的空间限制, 同一页面上往往只能列出新闻标题供受众浏览和选择, 再加上全媒体时代庞大的信息量, 如果微信新闻标题不能吸引受众, 那将意味着此新闻将被永远淹没。当标题成为受众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标准, 成为受众决定是否索取深层新闻信息的第一选择关口时, 通过新闻标题激发受众深层阅读的欲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语言特点分析
1.长标题时代, 关键词增多
经历传统纸媒到门户网站, 再到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 新闻标题结构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据新榜对微信公众号2015年、2016年和2017年2月16日当天10w+爆文的标题长度的对比, 新闻标题由2015年最长的49字增长为2017年的61字。网络时代, 媒体为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受众的眼球, 开始将新闻的主要内容通过标题强行“塞到”受众大脑中, 而微信64字的标题上限, 也给了作者更多让受众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一则新闻主要内容, 并通过优质的标题表达来吸引用户点击了解更多信息的机会。
2.与时俱进, 紧贴热点
新闻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 时代的进步必然使新闻语言更加精湛和易于表达, 紧贴时代的发展。所以, 新闻语言也会不断出现热门词汇和新词汇, 特别是网络化用语, 这也是新闻标题迎合和吸引受众的一大方式。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社交属性决定了其标题在刺激点击之外, 还承担着刺激转发的功能。公众号的新闻标题距离热点和痛点近的最直接体现可能就是网络热词的使用, 公众号文章标题堪称网络热词集聚地, 如“带节奏”“diss”“battle”等, 社交平台上火什么, 公众号标题里就有什么。人们会因为对热点词汇的关注而点进文章进行阅读。
3.标题具象化, 运用多种语言表达
现在, 不管是泛资讯类的还是新闻类的移动端, 内容同质化越来越明显, 标题所占区块往往大小相同, 形式一致, 要想从万千信息流中脱颖而出, 标题就必须打磨得更直白, 让受众能一口气读完。因此, 现在不少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新闻标题都非常“聊天体”, 简单明了的标题形式, 如同一个老友般告知你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有不少新闻媒体公众号的新闻标题喜欢用较短的语句, 甚至采用不完整的标题, 故意设置悬念, 勾起受众的好奇心并使之点击阅读。
4.标题情感化, 利用标点符号
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中, 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可谓十分广泛。许多新闻媒体喜欢使用问号、感叹号等来表达情感, 使受众看后感同身受, 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利用感叹号、冒号、问号等标点吸引受众注意, 感叹号的激情、冒号的郑重以及问号的疑问都是新闻标题吸取流量的法宝。
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语言的特点随时代变化不断变化, 如何把握好其时代特征, 正确引导新闻标题的发展是值得媒体工作者深思和探究的问题。一旦运用不当或利用过度, 就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让新闻“变了味”, 使受众“失了智”。正如人民网观点频道提出的:“全媒体时代, 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 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 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 将文风与世风勾连, 给流量和情绪松绑, 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因此, 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新闻作者而言, 如何与算法“共谋”, 在遵循新闻传播基本法则的同时, 既把握好新闻标题语言的特点, 又创新表达方式, 以触达更多的受众, 实现流量的攀升, 是今后需不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