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服热线:4006-880844

微信如何提高电商转化率

- 编辑:admin -

微信电商正在浮出水面,相对于平台型电商的站内烧钱式推广而言,基于强关系的微信社交体系将彻底颠覆站外推广转化率较低的局面。可以说,微信不需要像微博那样需要大量的粉丝,从本质上讲微信传播的是信任,微博传播的是信息。毫无疑问,朋友圈子之间的推荐可信度大于微博大号和明星大号的推荐。但目前大部分做淘宝、天猫的卖家还没有正式涉足微信,实际操作上也在摸石头过河,难免会把微博的那一套硬生生地搬过来。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总结了关于微信如何提高电商转化率的几点看法。

微信如何提高电商转化率
 
微信电商正在浮出水面,相对于平台型电商的站内烧钱式推广而言,基于强关系的微信社交体系将彻底颠覆站外推广转化率较低的局面。可以说,微信不需要像微博那样需要大量的粉丝,从本质上讲微信传播的是信任,微博传播的是信息。毫无疑问,朋友圈子之间的推荐可信度大于微博大号和明星大号的推荐。但目前大部分做淘宝、天猫的卖家还没有正式涉足微信,实际操作上也在摸石头过河,难免会把微博的那一套硬生生地搬过来。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总结了关于微信如何提高电商转化率的几点看法。


 
★电商微信公众账号的订阅用户绝大部分来自于线上的推广,其中不乏拥有店铺的老客户和新客户。笔者认为,做好新老客户的分类对提高转化率至关重要。首先,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有限,而“微生活”的微信电商平台又需要一定的合作条件,那么单单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现有的分组功能,也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举个例子,在利用自身店铺或者包裹答谢卡推广公众账号时,当客户扫描关注公众账号,公众账号就可以自动回复一段文字说明,要求新客户回复“新客户”字样获取促销信息,老客户回复“老客户”获取会员优惠信息,当然得提前设置好相应的关键词回复。接下来就是实时监控公众平台的实时消息,针对不同的回复将订阅用户归人入相应的分组。当然,添加备注也是必要的,这也能够方便后期调整订阅用户的分组。
 
★不少卖家在苦恼该给订阅用户推送什么内容,很显然是公众账号的定位没有做好。电商的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分为纯粹的营销号,即似淘宝的一种分销推广渠道;也可以定位为分享产品内容的媒体号,在内容中插入购买链接。前者实施的难度相对于后者来说要对容易,而后者则需要不少文案。但是后者的转化率明显高于前者,毕竟一个赤裸裸的广告还得考虑到受众的需求问题,而目前用户对广告普遍都有一种排斥的心理,别说一个每天只会推送广告而没有丝毫有价值内容的公众号,即便是拥有众多忠实订阅用户的品牌也会遇到订阅用户量不断减少的问题。
 
所以,微信做内容这一关是绕不过的,而软文营销就可以很好地将产品推广揉入文章中,从而提高打开阅读率、跳转率和转化率。相信不少卖家已经会推送图文并茂的软文,但如何控制好软文字数巧妙地将粉丝引导进入下单的页面就很考验技巧。在初期没有经验的时候可以采用试错的方式来分析哪种风格的软文效果更好
 
★转化率的关键点在于订阅用户主动分享内容到朋友圈和微群,特别是在店铺搞促销活动的时候。以化妆品品类的卖家为例,把9.9元的包邮试用活动推送给大学生、白领群体,并且在内容中提示邀请订阅用户把活动分享给好友。那么,只要是通过已经下单购买的订阅用户进行推荐,那么所带来的新客户下单数量就取决于该订阅用户的微信好友数,以及该订阅用户在圈子内的影力。
 
一般而言,朋友之间的这种分享转化率都很高,特别是一传十、十传百之后,能够形成一个不断扩散的效果。因此,卖家也可以考虑跟草根达人合作,利用他们在圈子里面的影响力、数量足够的活跃好友来达到口碑营销的目的。前面提及的针对群体推广,可以参考第一点的分组管理,也可以在被关注自动回复中提示用户回复自己的年龄、工作等信息,以便能够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当然不同公众账号略有区别,灵活应用就可以玩转微信营销。
 
★使用微信接口应用可以方便推广,特别是现在有不少针对淘宝而开发的应用,对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和引导下单效果不错。如果是为了监控所推送内容的打开率、跳转率等数据,则可以自建WAP国站或3G网站,以HTML5语言搭建的网站能够自适应屏幕尺寸大小排版。每一处流量的价值都将远高于现有的推广渠道。微信将成为移动电商一大流量入口,而且微商的转化率,除了之前提到的几点之外,卖家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唯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微信上的微应用金矿
 
网友比较熟悉的微博应用,就拿新浪来说,早期开放之后不少精品应用的用户量还是挺多的。红利期一过,随着整个大平台的用户活跃度下降,同质化及泛滥化竞争盛行,微博应用已经引流乏力。微信作为一个新兴的平台,微应用的形式不同于做博,最大的特点是有App的味道,故称之为轻App。当然,微信没法完全替代 App Store。微应用借助HTML5可以实现大部分App上的功能,因此,微信上的微应用金矿尚有较大的发掘空间。
 
微信上的微应用开发不是完全照搬微博应用的形式,也不能够将那些已经被网友熟知到烦膩的功能进行平台转移。微应用的想象空间很大,亦可以进行大胆创新。单就微信公众平台的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公众账号就已经能够做到自助订阅、查询等互动功能,再进一步与现有数据库或网站等平台进行结合,本质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表现形式给予用户的体验却是完全不同的。
 
Web3.0时代尚未完全到来,目前我们所处的Web2.5时代,用户不只是自己去获取内容,还有自己创造内容和社交的需求。此外,微应用结合功能与内容之后,可以上升到满足用户情感需求的层面。微信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情感的产品,满足了用户“寂寞”的刚需,而微应用能否唤起用户的情感需求,不单单在于内容上的催化,还需要必要功能进行互补,例如语音笔记等微应用。用户既可以保存亲人的语音记录、爱人的真情表白等,亦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生活的辅助工具。综合以上思路,微应用的发展路线有功能、内容、二者结合三条。
 
“人性解码器”公众账号就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微应用。公众账号的名称定位比较精准,而独有的内容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结合多个维度测试出来的效果远远超过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心理测试、色彩测试、算命测试。操作上体现了微应用功能上的优势一使用非常便利。用户只需发送自己的姓名加上“人性”二字,即可查询到有关人性、大脑、优势等内容,就好像一把镜子让人看清楚自己。
 
类似这种拥有核心知识竞争力的微应用,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价值,在情感上也得到了体现。国人自我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人缺乏独立思想,安装一款能够帮助用户提升生活及工作质量的微应用,不亚于交到了位良师益友,很容易让用户产生依赖感。人性解码器还有需要逐步改善的内容细节,表达上需要更加口语化、生活化。当然,现有的功能也值得大家去体验。
 
微应用已经开始了细分,可以说,细分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也有不少公众账号起到了导航的作用,对于官方、应用开发者、用户三者都是有利的。不论是从功能或内容哪方面进行细分,接下来的推广就应该跳出传统思维,但不代表完全抛弃现有的推广技巧及渠道。例如,通过微博或者QQ群等果道推广微应用,通过搞活动或者游戏互动等技巧推广微应用,渠道与技巧已经相当成熟,结果好坏只是取决于渠道资源及对技巧的把握。
 
微信小程序尚未有病毒营销的案例,而之所以能够成为毒源触动用户主动地去大量散发,无非从物质或精神两块入手。例如,QQ群最常见的利用亲情、同情心,再加上恐吓、愧疚、先入为主甚至辱骂来传播信息,效果十分明显。但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有太多的信息内容值得去研究参考。无可否认,单纯说明式地去引导用户分享效果甚微,除非用户真的喜欢你的微应用,或者你的微应用真的能为其带来切身的利益满足。
 
用户不一定会认同你的想法。所以,你需要做的是表达价值并让用户感受到价值,而不是标明价值多少钱,也不是限量发放先来先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设置获取门槛,这里的门槛不是搞活动所设置的条件,而是用户获取微应用功能或内容的门槛。门槛是一级加一级,就好像游戏升级一般。思路多种多样,执行套路更是灵活多变。
 
由微应用的类型谈到推广,这一块金矿不是缺少发掘工具,而是缺少发掘的眼睛。